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心首页  中心简介  科技平台  协同创新  规章制度  人才培养  联系我们  学术会议 
  新闻动态
我校朱金瑞教授接受… 09-10
《河南日报》刊登我… 09-10
我校教授应邀出席河… 09-10
我校潘勇教授做客河… 09-10
中心召开期末验收工… 09-10
   通知公告
尚无内容。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河南日报》刊登我校校长高新才理论文章
2019-09-10 20:52 政府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4月10日,《河南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校长高新才撰写的题为《将经济枢纽转化为枢纽经济》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谋求经济发展向高层次高质量提升,需将经济枢纽转化为枢纽经济。文章从枢纽经济应以经济枢纽为基础、枢纽经济应主动布局现代产业、枢纽经济应提高对技术和人才要素的吸引力、枢纽经济应增强对区域和全国的辐射能力、枢纽经济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枢纽经济应把握的着力点。现将文章转载如下:

将经济枢纽转化为枢纽经济

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郑州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着眼全局和未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郑州的经济发展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当着力实现经济枢纽向枢纽经济的转化。

郑州凭借其在地理和交通上的优势,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枢纽。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应思考经济发展由“量”向“质”转型的有效路径。从长远来看,经济枢纽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个特征,未来谋求经济发展向高层次高质量提升,需将经济枢纽转化为枢纽经济。与经济枢纽强调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不同,枢纽经济强调在枢纽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引领要素和产业集聚,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具体而言,应围绕经济枢纽这一区位优势,谋划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布局,让资金、人才和技术主动聚集,将郑州建设成为区域和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从而真正意义上肩负起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

枢纽经济应以经济枢纽为基础。发展枢纽经济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郑州的经济枢纽作用,充分发挥这一宝贵的区位优势。要继续推进航空枢纽和米字形高铁建设,加快郑州由以铁路为主导的国家枢纽向以航空、高铁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枢纽升级,形成和强化国际商贸流通节点的地位。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的建设,优化提升平台影响力。站在枢纽位置,发挥枢纽优势,以交通枢纽建设为切入点,以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以高效优质的枢纽经济服务平台建设为推手,助力经济枢纽向枢纽经济的转化。

枢纽经济应主动布局现代产业。发展枢纽经济应由被动承接产业转移向主动布局现代产业转变,让现代产业在郑州落地生根,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集群化发展产业,系统化构建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支撑产业,改造升级食品制造、服装加工、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重视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的布局,加快推进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产业发展。

枢纽经济应提高对技术和人才要素的吸引力。发展枢纽经济应主动配套各种设施、服务和政策,吸引生产要素流入,尤其是促进技术和人才向郑州聚集。要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高地;精准研判产业需求,加强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集聚一批高端研发机构,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发挥科技金融“造血”功能,强化知识创造运用和保护,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要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推动双创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要以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着力破除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充分释放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枢纽经济应增强对区域和全国的辐射能力。发展枢纽经济应有效提升经济整合水平和开放水平,将郑州打造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要根据部署实施“撤县(市)改区”,破解郑州城区面积小的突出矛盾,加快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建设。要建设要素流动通道,降低要素流通成本,提高周边区域优质经济要素向郑州流动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郑州的首位度,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等多层级功能的城市集群。要推动郑州与洛阳、许昌、焦作和新乡等周边城市的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功能互补,有效激发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要努力提升郑州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增长极作用,通过发展枢纽经济不断扩展其辐射范围,实现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的目标。

枢纽经济应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展枢纽经济还不应忽视城市的承载能力,尤其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要以城市战略规划引领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与城市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相匹配的城镇功能布局。要加强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完善新区和产业园区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档次,增强公用设施保障能力和承载能力。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城市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废弃地生态修复等,不断增加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城市公用设施和资源环境的利用水平。

上一条:我校朱金瑞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采访
下一条:我校教授应邀出席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01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出版暨河南经济形势分析新闻发布会
关闭窗口

现代服务业双创人才的培养基地        现代服务业政策研究的核心智库        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的合作平台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研发中心

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金水东路1号
邮编:450000